搜索

刺破还是刺入——新差错15(五下《自相矛盾》)

[复制链接]
海角石 发表于 2022-4-28 02:24:03 |来自: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刺破还是刺入——新差错15(五下《自相矛盾》)




说明

    新差错,指本学期才发现而非之前没有的疑似差错——或许并非差错。




教材

    2021学年五年级下学期《自相矛盾》,84页(“陷”字旁的数字序号为笔者所加):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①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②          也。”或曰:“以子之矛陷③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④之盾与无不陷⑤之矛,不可同世而        立。

    注释

    〔陷〕刺破。




浅析

    “陷”的注释“刺破”,似可商榷。




    一、理由




    语言实践是检验注释可行与否的标准。用“刺破”代入原文并非全都“畅通无阻”,它可以代入①、②、④、⑤,但不可代入③(不可自圆其说)。

    1.“刺破”可以代入①、②、④、⑤:

    如①“物莫能陷也”,可用“刺破”代入,意为“任何东西都不可以刺破(它)”或“没什么东西可以刺破(它)”。取后意,没啥可以刺破;

    如②“于物无不陷也”,意为“任何东西没有不可以刺破的”或“没什么东西不可以刺破的”。取后意,没啥不可刺破;

    如④“不可陷之盾”,意为“不可以刺破的盾”——换言之为“没啥可以刺破的盾”;

    如⑤“无不可陷之矛”,意为“没有东西不可以刺破的矛”——没啥不可刺破的矛。

    2.“刺破”不可代入③:

    ③“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不可用“刺破”代入,即不可说“用你的矛刺破你的盾”,因为原文意为两可——刺破与否——有刺向之意而无必定刺破之意。

    若“陷”一定要说是“刺破”,则③“以子之矛陷子之盾”变得只有一可(用你的矛刺破你的盾),也就无须接着问“何如”了,更没有下文④的“不可陷之盾”了,同样,最后的矛盾论“不可同世而立”(不可同真同假,必为一真一假)也就成了空话废话了。不是吗?

    可见,把“陷”注为“刺破”并不恰当。




    二、改动




    可把注释改为“刺入”。

    1.“陷”释作“刺入”之说有书为证。

    《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释“陷”,均有义项为“刺入”。




        【陷】⑤刺入。《韩非子·难一》:“吾楯之坚,物莫能陷也。”《汉书·贾谊传》:“适启其口,匕首        已陷其匈矣。”(《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




    2.关于“入”。

    《汉语大词典》释“入”,有义项为“进入,由外至内”,“亦泛指至,往”。




        【入】①进入,由外至内。《书·禹贡》:“导淮自桐柏,东会于泗沂,东入于海。”《孟子·滕文公          上》:“当是时也,禹八年于外,三过其门而不入,虽欲耕,得乎?”唐韩愈《驽骥》诗:“牵驱入市门,行者      不为留。”《醒世姻缘传》第二回:“晁住掀起软帘,入到晃大舍榻前。”沈从文《我的家庭》:“那时正是        庚子联军入京的第三年。”亦泛指至,往。金王若虚《高思诚咏白堂记》:“盖乐天之为人,冲和静退,达理而      任命,不为荣喜,不为穷忧,所谓无入而不自得者。”(《汉语大词典》)




    A.语境①、②、④、⑤之“陷”释作“刺入”。其刺入之“入”,“进入,由外至内”;刺入可意为刺且入甚或刺且破。

    语境①,“物莫能陷也”——没啥可以刺入(甚或刺破,下同且略);

    语境②,“于物无不陷也”——没啥不可刺入;

    语境④,“不可陷之盾”——没啥可以刺入的盾;

    语境⑤,“无不可陷之矛”——没啥不可刺入的矛。

    B.语境③之“陷”释作刺入。其刺入之“入”,“亦泛指至,往”;刺入可意为刺仅向。

    语境③,“以子之矛陷子之盾”——“用你的矛刺入(等于说刺向)你的盾”——有“刺往”之动作趋势但未定扎入甚或穿透与否。
@ 用户在本网站发布的内容仅为发布者个人的立场或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的立场或观点。作为内容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布内容负责,因发布内容引发的一切纠纷,由该内容发布者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本网站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本网站有权利对涉嫌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的内容进行相应处置。如存在侵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删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相关推荐
  • 这句号得换换——新差错2(一下《祖国多么广大》)

    这句号得换换——新差错2(一下《祖国多么广大》) 说明 新差错,指本学期才发现而非之前没有的疑似差错——或许并非差错。 教材 2022学年一年级下册《祖国多么广大》,12页: 大兴安岭, 雪花还在飞 ...

  • 暑期提升计划——数学

    想在暑假期间提升自己的数学?那么这份七年级数学知识点你一定用得上!

  • D-经典经典经典——五下《将相和》

    说明 我出书《长河浪花——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指瑕网文选(再版)》(非正式出版)了,这是指瑕一事的回顾,总结,它可算是人教版(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发展史的长河中的一朵小浪花。现拟上传其中若干篇,本文是上传的第三篇 ...

  • 啊字变音变形——一至六年级

    说明 我出书《长河浪花——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指瑕网文选(再版)》(非正式出版)了,这是指瑕一事的回顾,总结,它可算是人教版(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发展史的长河中的一朵小浪花。现拟上传其中若干篇,本文是上传的第四篇 ...

  • 丁冬应为叮咚——一下至六上

    说明 我出书《长河浪花——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指瑕网文选(再版)》(非正式出版)了,这是指瑕一事的回顾,总结,它可算是人教版(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发展史的长河中的一朵小浪花。现拟上传其中若干篇,本文是上传的第五篇 ...

  • 有盖瓦没沟瓦——一上至二下

    说明 我出书《长河浪花——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指瑕网文选(再版)》(非正式出版)了,这是指瑕一事的回顾,总结,它可算是人教版(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发展史的长河中的一朵小浪花。现拟上传其中若干篇,本文是上传的第六篇 ...

  • 题目不是篇名——三下至六下

    说明 我出书《长河浪花——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指瑕网文选(再版)》(非正式出版)了,这是指瑕一事的回顾,总结,它可算是人教版(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发展史的长河中的一朵小浪花。现拟上传其中若干篇,本文是上传的第八篇 ...

  • 2022学年各年级下册疑似差错

    2022学年各年级下册疑似差错 1.2022学年一年级下册疑似差错 1.1 13页(逻辑性等——冰雪融化应先于万物复苏,另押韵有误): 春回大地 万物复苏 柳绿花红 莺歌燕舞 冰雪融化 泉水叮咚 百花齐放 百鸟争鸣 1.2 20页(标点 ...

  • 2022学年三、四年级下册疑似差错

    2022学年三、四年级下册疑似差错 说明 笔者把疑似差错粗分为知识性等、别字、标点、插图共四大类,其中知识性等包括知识性、逻辑性、语法性等三小类。 3.2022学年三年级下册疑似差错 3.1 1 6页(标点——标有引号的并列成分 ...

  • 2022学年一、二年级下册疑似差错

    2022学年一、二年级下册疑似差错 说明 笔者把疑似差错粗分为知识性等、别字、标点、插图共四大类,其中知识性等包括知识性、逻辑性、语法性等三小类。 1.2022学年一年级下册 疑似差错 1.1 13页(逻辑性等——冰雪融化应先 ...

  • 语文作业天天都写不完,怎么办?

    语文作业天天都写不完,怎么办? ...

  • 一分钟搞懂托班、早教、幼儿园区别

    托班、早教、幼儿园到底有什么区别? 1. 概念不同 ⭐托班:无需父母陪伴,让孩子提前适应集体生活,有些幼儿园也会有托班。 ⭐早教:开发儿童潜能的地方,更加专业化,要求父母必须和孩子一起参加,适合全职妈妈。 ⭐幼儿园: ...

  • 数学七个方面对新教材的利弊进行阐述和分析

    数学是学生们的基础课程之一,而教材则是学习数学的重要工具。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数学新教材也逐渐推广开来。新教材在给学生带来新的学习体验的同时,也存在一些利弊。以下将从七个方面对新教材的利弊进行阐述和 ...

  • 高三警惕!至少一半高中生在“假努力”

    警惕!至少一半高中生在“假努力”, 家长在“假关心”! ...

  • 面对高考,高三学生需要端正心态,正视竞争要做到这三点

    面对高考,高三学生需要端正心态,正视竞争要做到这三点 在高考竞争中,高三学生要端正学习态度,正确对待成败,用积极的心态去迎接,去挑战。面对高考,高三学生正视竞争要做到以下这三点。 一、备战高考,就是直面竞争 竞争 ...

  •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