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虎谁是大虫——新差错21(一下教参《动物儿歌》)
说明
新差错,指本学期才发现而非之前没有的疑似差错——或许并非差错。
教参(教师教学用书)
2021学年一年级下册《动物儿歌》,124页:
教学形旁虫字旁时,不能说带有虫字旁的都是昆虫,只能说带有虫字旁的都是古人眼中的虫子。如,古人称“蛇”为“大虫”。
浅析
教参“古人称‘蛇’为‘大虫’”之说可能有偏。
大虫,说的应是虎而不是蛇,蛇叫长虫。
古人把包括人在内的一切动物叫“虫”,五分为:倮虫(圣人为之长,以下括注皆“为之长”;倮,即裸),羽虫(凤凰;一说禽),毛虫(麒麟;一说兽),甲虫(神龟),鳞虫(蛟龙;一说鱼)。可见外形是分类的看重之处。类推,虎体形其大,叫大虫不叫长虫;蛇条状其长,叫长虫不叫大虫。
有辞书《汉语大词典》为证(无“蚖虫”条目)。
【大虫】①谓蚖虫。《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众医不知,以为大虫,不知伤脾。” 司马贞索隐:“即蚖虫也。”②指老虎。唐李肇 《唐国史补》卷上:“大虫老鼠,俱为十二相属。”《水浒传》第二三回:“那一阵风过处,只听得乱树背后扑地一声响,跳出一隻吊睛白额大虫来。”
【蚖1】①指蝾螈或蜥蜴一类的动物。书证略(下同)。朱骏声通训:按今苏俗谓之四脚蛇者是也,形似壁虎而大。”②木名。③通“鼋”。参见“蚖鱓”(笔者注:蚖鱓,即鼋鼍,大鳖和猪婆龙,均据《汉语大词典》)。
【蚖2】蝮蛇之属。也称虺。
教参虽然不是教材,但它影响教师,进而影响学生。所以,它传授知识同样要严谨而非相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