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引号,如何是好——二下至九下与《用法》

[复制链接]
慢行者 发表于 2022-6-7 02:04:39 |来自: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引号,如何是好——二下至九下与《用法》




说明

    《用法》,国家标准《标点符号用法》的简称,2011年版,第四版,最新版。

教材

    2021学年小学、初中语文下册:

    1.“缺月”“疏桐”“漏断”,构成了一个寂寞清冷的世界。(八下《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140页)

    2.依照课文的写法,用具体事例说明一个观点,如“有志者事竟成”“玩也能玩出名堂”。(六下《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84页)

    3.例如写桃树在风雨里“哆嗦”“挣扎”,……(七下《一棵小桃树》,119页)

    4.“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纳米技术可以让人们更加健康”,选择其中一句话,结合课文内容和查找的资料,说说你的理解。(四下《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25页)

浅析

    教材这四个例句中,引号之间似应用点号点断却没用。

    一、例句中标有引号的并列成分、并列分句之间均须停顿。

    如“1”之并列的主语成分“‘缺月’‘疏桐’‘漏断’”,它们之间不可不停顿的“缺月疏桐漏断”般说,而应有停顿的“缺月、疏桐、漏断”或“缺月,疏桐,漏断”般说。“2”、“3”、“4”大致同,不赘。

    二、引号、标号不表停顿,点号才表停顿。

    国标《用法》:

    引号,标示“直接引用的内容或需要特别指出的成分”;

    引号是标号,“标号的作用是标明。主要标示某些成分(主要是词语)的特定性质和作用”;

    点号,“作用是点断,主要表示停顿和语气”。

    教材例句中引号之间应停顿却无点号点断,这有违国标关于引号、标号、点号的基本用法。

    三、引号之间没点号点断就不停顿。

    如2021学年七年级上册《再塑生命的人》:“……就可以清楚地把握莎莉文老师高超的教育艺术和‘再塑’‘我’生命的过程。”

    “再塑”与“我”之间没点号点断,就应看作读作不停顿之“再塑我”,而非停顿之“再塑、我”或“再塑,我”。但教材例句若都看作读作不停顿,则又无一说得过去。

    四、教材之误。

    1.教材视例句中的引号可表且已表停顿(显眼)。这与“二”相悖。

    2.教材视引号之间只有停顿且只有顿号点断停顿之唯一。这与“三”相悖。

    再说,即使引号之间的停顿,也并非只有顿号点断之唯一。教材例句“1”引号标示的是句子的并列的主语成分,例句“2”是句子的并列的宾语成分,“3”是(宾语成分)主谓短语(桃树在风雨里“哆嗦”“挣扎”)的并列的谓语成分。它们的引号之间,均既可顿号点断,亦可逗号点断。顿号点断,停顿时间较短,语速较急;逗号点断,停顿时间稍长,语速稍缓,并有强调、突出该句子成分的效用。例句“4”是句子的并列分句,它的引号之间只宜逗号点断。

    3.除前述教材四个例句外,小学、初中各年级下册类似差错之处还见于:

    二下 59页。

    三下67、69、82页。

    四下26、56、70页。

    五下8、10、65页。

    六下27、50、85页。

    七下46、50、60、61、74、78、92、97、107、137、155、161、167页。

    八下5、8、18、40、49、76、85、109、122、129、130、131、133页。

    九下6、9、20、45、52、61、63、65、78、79、89、93、101、102、110页。

    笔者于2016、2017、2019学年提出上述质疑。

    五、国标之误。

    标有引号的并列成分之间、标有书名号的并列成分之间通常不用顿号。(《用法》)

    从“通常不用顿号”可读出(本文只针对引号之间说事):

    读出之1.引号之间只可停顿不可相反。但“三”引号之间不停顿咋办?

    读出之2.若点断只可顿号不可其他。但“四·2”可顿号也可逗号咋办?

    读出之3.顿号可用可不用,而不用则是常态。但不用时岂非默认引号、标号可表停顿且表了停顿,岂非否认点号才表停顿?

    之所以反对《用法》所述,是因为并列的引号之间有可能不停顿而非只有停顿之唯一(见上之“三”与下之“六·4.1”),又因为停顿的点断有可能不用顿号而非只有顿号之唯一(见上之“四·2”与下之“六”)。

    国标之说,无法自圆。但若圆说,也无不可,修修《用法》呗:

    修订之1:引号之间只有停顿之唯一。

    修订之2:停顿只有顿号点断之唯一。

    修订之3:引号(标号)也可表停顿。

    这三个修订可能全是戏说。

    问题或循另一思路解决:先对句中并列的引号“视若无睹”(模拟删去),再对无引号的文字考虑停顿与否,若停顿则考虑用什么点号,然后点上,最后恢复引号。

    如教材例句1.“缺月”“疏桐”“漏断”,构成了一个寂寞清冷的世界。

    1.删去引号:缺月疏桐漏断,构成了一个寂寞清冷的世界。

    2.考虑停顿:缺月疏桐漏断,构成了一个寂寞清冷的世界。

    3.点号点断:缺月、疏桐、漏断,构成了一个寂寞清冷的世界。

    4.恢复引号:“缺月”、“疏桐”、“漏断”,构成了一个寂寞清冷的世界。

    当然,例句1的引号之间,是也可逗号点断的。

    其实,“标有引号的并列成分之间”之“通常”有三:

    1.通常要停顿(有时不停顿);

    2.通常是较短较小的停顿(有时是稍长稍大的停顿);

    3.通常用顿号点断(有时其他点号点断)。

    既有通例,当有特例(无论多寡),所以不可一面倒说只有通常而绝对化地否认特殊、偶尔。

    六、范例。

    1.教材之范(“1.1”引号标示的是并列的宾语成分;“1.2”也是并列的宾语成分,且分别用逗号、分号分层点断;“1.3”是并列的分句)。

    1.1 作者是否真的认为“情有可原”,“应该我退让”?(七下《阿长与<山海经>》,61页)

    1.2 ……我少年时代听到的两种声音一直交织在我的耳际:“精彩极了”,“糟糕透了”;“精彩极了”,“糟糕透了”……(人教版五上《“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103页)

    1.3 “逃逸塔分离”,“助推器分离”……(七下《太空一日》,138页)

    2.辞书之范(“2.1”分别用顿号、逗号区分层次,逗号点断的为并列的宾语成分的第一层次,顿号点断的为并列的宾语成分的第二层次;“2.2”引号标示的两句,前句标示并列的宾语成分,后者标示偏正短语“‘太极’、‘无极’问题”中并列的定语成分)。

    2.1 《现代汉语词典》——《凡例》……在字的右上方标注阿拉伯数字,如“按1”、“按2”,“白1”、“白2”、“白3”、“白4”。

    2.2 《辞海》——【陆九渊】……治学方法是“立大”,“知本”,“发明本心”。认为只要悟得本心,不必多读书,“学苟知本,六经皆我注脚”。在“太极”、“无极”问题和治学方法上,和朱熹进行长期的辩论。

    3.严肃文体之范。

    3.1 标有引号的并列的主语成分之间用顿号点断——第一千二百五十九条 民法所称的“以上”、“以下”、“以内”、“届满”,包括本数;所称的“不满”、“超过”、“以外”,不包括本数。(202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3.2 标有引号的并列的宾语成分之间用逗号点断——贫困地区广大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都说“党员带头上、我们跟着干、脱贫有盼头”,“我们爱挂国旗,因为国旗最吉祥”,“吃水不忘挖井人,脱贫不忘共产党”,党群关系、干群关系得到极大巩固和发展!(2021年习近平《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4.如果不限于“标有引号的并列成分之间”之“并列成分”而只是引号之间,则范例更多。

    4.1 不停顿(若停顿则会误读为“购买、尖阁诸岛”或“购买,尖阁诸岛”):

    日本内阁官房长官藤村修10日在记者会上说,日本政府在有关内阁大臣会议上决定,由政府“购买”“尖阁诸岛”中的钓鱼岛、北小岛和南小岛,将这三个岛“收归国有”。(《羊城晚报》2012-09-11,头版)

    4.2 停顿,用逗号、冒号、句号或问号点断的:

    醒来却“只见昏暗的灯光”,“何尝有一丝碎影”。(六上《好的故事》,120页)

    而从今日起,“转发”有了“注意事项”:“对所转载信息是否作出实质性修改,是否添加或者修改文章标题,导致其与内容严重不符以及误导公众的可能性”,是法院判断转发者过错及其程度的依据之一。(《羊城晚报》,2014-10-10,A3)

    他给救下的野人取名“星期五”。“星期五”很快成了他的好帮手,……(六下《鲁滨孙漂流记》,22页)

    什么是“行走”?“行走”的初衷和目的是什么?(《羊城晚报》2012-06-01,A25)

    4.3 也可叹号点断的:

    千古绝唱,不朽壮歌,“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据笔者不完全统计,在标有引号的并列成分之间须停顿时应用点号点断与否这个问题上,辞书与严肃文体都用的占优,教材不用的占优,国标不用。报刊取样不多或没有,不好定论。

    如前所述,引号之间须停顿时应用点号点断却不用,在道理上说不过去(见“一”、“二”、“三”),在语言实践上行不通(见“四”、“五”、“六”)。

    七、或曰,《用法》是国标,不会有错。

    答曰,语言实践是检验的标准。看问题应当“不唯时,唯史;不唯事,唯实;不唯势,唯是”(摘自K12语文教学论坛)。

    1.若上之“五、六”为真,则《用法》有错亦真;反之方假。

    2.若之前拙文《从题目到语段——从七下、八下、九下到<用法>》(可网搜)之“三”为真,则《用法》有错亦真;反之方假。

    请教材负起激浊扬清的职责。
@ 用户在本网站发布的内容仅为发布者个人的立场或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的立场或观点。作为内容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布内容负责,因发布内容引发的一切纠纷,由该内容发布者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本网站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本网站有权利对涉嫌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的内容进行相应处置。如存在侵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删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相关推荐
  • 啊字变音变形——一至六年级

    说明 我出书《长河浪花——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指瑕网文选(再版)》(非正式出版)了,这是指瑕一事的回顾,总结,它可算是人教版(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发展史的长河中的一朵小浪花。现拟上传其中若干篇,本文是上传的第四篇 ...

  • 丁冬应为叮咚——一下至六上

    说明 我出书《长河浪花——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指瑕网文选(再版)》(非正式出版)了,这是指瑕一事的回顾,总结,它可算是人教版(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发展史的长河中的一朵小浪花。现拟上传其中若干篇,本文是上传的第五篇 ...

  • 有盖瓦没沟瓦——一上至二下

    说明 我出书《长河浪花——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指瑕网文选(再版)》(非正式出版)了,这是指瑕一事的回顾,总结,它可算是人教版(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发展史的长河中的一朵小浪花。现拟上传其中若干篇,本文是上传的第六篇 ...

  • 引语独立与否——三下至六下

    说明 我出书《长河浪花——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指瑕网文选(再版)》(非正式出版)了,这是指瑕一事的回顾,总结,它可算是人教版(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发展史的长河中的一朵小浪花。现拟上传其中若干篇,本文是上传的第七篇 ...

  • 题目不是篇名——三下至六下

    说明 我出书《长河浪花——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指瑕网文选(再版)》(非正式出版)了,这是指瑕一事的回顾,总结,它可算是人教版(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发展史的长河中的一朵小浪花。现拟上传其中若干篇,本文是上传的第八篇 ...

  • 篇名而非标题——新差错3(一下《语文园地》)

    篇名而非标题——新差错3(一下《语文园地》) 说明 新差错,指本学期才发现而非之前没有的疑似差错——或许并非差错。 教材 2022学年一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三》,35页: 从“汉语拼音音节索引”里面找到大写字母“C”。 浅 ...

  • 求初中必读书面音频MP3

    哪位老师如有可否分享

  • 2022学年九年级下册疑似差错

    2022学年九年级下册疑似差错 说明 笔者把疑似差错粗分为知识性等、别字、标点、插图、书写共五类,其中知识性等包括知识性、逻辑性、语法性等三小类。 9.2022学年九年级下册疑似差错。 1.5页(知识性等——“阎罗”应有 ...

  • 如何批量将问题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中

    我的问题如下图所示,60题把(正确答案)行的序号B填到了括号中,61、62的答案还没填,还有一千道题,每道题的答案序号ABCD都不一样,有没有批量查找替换的办法,求助求助 ...

  • 语文作业天天都写不完,怎么办?

    语文作业天天都写不完,怎么办?

  • 语文作业天天都写不完,怎么办?

    语文作业天天都写不完,怎么办? ...

  • 一分钟搞懂托班、早教、幼儿园区别

    托班、早教、幼儿园到底有什么区别? 1. 概念不同 ⭐托班:无需父母陪伴,让孩子提前适应集体生活,有些幼儿园也会有托班。 ⭐早教:开发儿童潜能的地方,更加专业化,要求父母必须和孩子一起参加,适合全职妈妈。 ⭐幼儿园: ...

  • 数学七个方面对新教材的利弊进行阐述和分析

    数学是学生们的基础课程之一,而教材则是学习数学的重要工具。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数学新教材也逐渐推广开来。新教材在给学生带来新的学习体验的同时,也存在一些利弊。以下将从七个方面对新教材的利弊进行阐述和 ...

  • 高三警惕!至少一半高中生在“假努力”

    警惕!至少一半高中生在“假努力”, 家长在“假关心”! ...

  • 面对高考,高三学生需要端正心态,正视竞争要做到这三点

    面对高考,高三学生需要端正心态,正视竞争要做到这三点 在高考竞争中,高三学生要端正学习态度,正确对待成败,用积极的心态去迎接,去挑战。面对高考,高三学生正视竞争要做到以下这三点。 一、备战高考,就是直面竞争 竞争 ...

  •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