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从书名号说起——三下至九下与《用法》

[复制链接]
良竹 发表于 2022-6-10 01:34:44 |来自: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从书名号说起——三下至九下与《用法》



说明

    《用法》,2011年版、第四版、最新版国家标准《标点符号用法》的简称。

教材

    2021学年小学、初中语文下册:

    1.默写《从军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五下《闻官军收河南河北》,55页)

    2.重读《社戏》《走一步,再走一步》的相关段落,……(八下“学习仿写”24页)

    3.屈原:《离骚》《国殇》《涉江》。(七下“综合性学习”,53页)

浅析

    教材这三个例句中,书名号之间似应用点号点断却没用。

    一、例句中标有书名号的并列成分之间均须停顿。

    如“1”之并列的宾语成分“《从军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它们之间不可不停顿“从军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般说,而应有停顿“从军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或“从军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般说。“2”、“3”大体同,不赘。

    二、书名号、标号不表停顿,点号才表停顿。

    国标《用法》:

    书名号,标示“各种作品的名称”;

    书名号是标号,“标号的作用是标明。主要标示某些成分(主要是词语)的特定性质和作用”;

    点号,“作用是点断,主要表示停顿和语气”。

    教材例句中书名号之间应停顿却无点号点断,这有违国标关于书名号、标号、点号的基本用法。

    三、书名号之间没点号点断就不停顿。

    如相声中的句子,用电影名、电视剧名、歌曲名、地名等串讲。

    《小芳》《姐姐》终于来了!(两书名号标示的是歌曲名;它们构成同位短语,充当句子的主语)

    “小芳”与“姐姐”之间没点号点断,就应看作读作不停顿之“小芳姐姐”,而非停顿之“小芳、姐姐”或“小芳,姐姐”。但教材例句若都看作读作不停顿,则又无一说得过去。

    四、教材之误。

    1.教材视例句中的书名号可表且已表停顿(显眼)。这与“二”相悖。

    2.教材视书名号之间只有停顿且只有顿号点断之唯一。这与“三”相悖。

    再说,即使书名号之间的停顿,也并非只有顿号点断之唯一。

    教材例句“1”书名号标示的是句子的并列的宾语成分,它的书名号之间,既可顿号点断,亦可逗号点断。顿号点断,停顿时间较短,语速较急;逗号点断,停顿时间稍长,语速稍缓,并有强调、突出该句子的宾语成分的效用:

    默写《从军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默写《从军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例句“2”是句子宾语成分中并列的定语成分,只宜顿号点断,因标有书名号的并列的定语成分在句中层次(数字序号表层次)是最低之一:

    例句2.重②读①《社戏》③《走一步,再走一步》的②相关③段落,……

    例句“3”是句子的并列的宾语成分,较宜逗号点断。因为句中主谓之间用停顿时间较长的冒号点断,相应地并列的谓语成分之间也用停顿时间稍长的逗号点断为宜。

    例句3.屈原:《离骚》,《国殇》,《涉江》。

    3.除前述教材三个例句外,小学、初中各年级下册类似差错之处还见于:

    三下29、79页。

    四下134页。

    七下9、10、12、13、22、64、102、107、114、120、137页。

    八下33、59、103、104、137页。

    九下6、7、8、9、10、13、22、23、33、44、45、72、81、122页。

    笔者于2016、2017、2019学年提出上述质疑。

    五、国标之误。

    标有引号的并列成分之间、标有书名号的并列成分之间通常不用顿号。

    示例3:《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是我国长篇小说的四大名著。(《用法》)

    从“通常不用顿号”可读出(本文只针对书名号之间说事):

    读出之1.书名号之间只可停顿不可相反。但“三”书名号之间不停顿咋办?

    读出之2.若点断只可顿号不可其他。但“四·2”可顿号也可逗号咋办?

    其实《用法》之示例3,也是可顿号可逗号的——你能断定不可逗号点断?

    示例3:《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是我国长篇小说的四大名著。

    示例3:《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是我国长篇小说的四大名著。

    读出之3.顿号可用可不用,而不用则是常态。但不用时岂非默认书名号、标号可表停顿且表了停顿,岂非否认点号才表停顿?

    之所以反对《用法》所述,是因为并列的书名号之间有可能不停顿而非只有停顿之唯一(见上之“三”与下之“七·1”),又因为停顿的点断有可能不用顿号而非只有顿号之唯一(见上之“四·2”、本“五·读出2”与下之“七·2、3、4”)。

    国标之说,无法自圆。但若圆说,也无不可,修修《用法》呗:

    修订之1:书名号之间只有停顿之唯一。

    修订之2:此停顿只有顿号点断之唯一。

    修订之3:书名号(标号)也可表停顿。

    这三个修订可能全是戏说。

    问题或循另一思路解决:先对句中并列的书名号“视若无睹”(模拟删去),再对无书名号的文字考虑停顿与否,若停顿则考虑用什么点号,然后点上,最后恢复书名号。

    如教材例句1.默写《从军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1.删去引号:默写从军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2.考虑停顿:默写从军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3.点号点断:默写从军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4.恢复书名号:默写《从军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当然,例句1的书名号之间,是也可逗号点断的。

    其实,“标有书名号的并列成分之间”之“通常”有三:

    1.通常要停顿(有时不停顿);

    2.通常是较短较小的停顿(有时是稍长稍大的停顿);

    3.通常用顿号点断(有时其他点号点断)。

    既有通例,当有特例(无论多寡),所以不可一面倒说只有通常而绝对化地否认特殊、偶尔。

    六、范例。

    1.教材之范(第一、二个书名号标示的是并列的谓语成分)。

    文天祥:《过零丁洋》、《金陵驿》二首、《正气歌》等(七下“综合性学习”,53页)

    2.辞书之范(书名号标示的是并列的定语成分)。

    【四书】①《论语》、《大学》、《中庸》、《孟子》的合称。(《汉语大词典》)

    还有《汉语大字典》、《现代汉语词典》、《古代汉语词典》等例,略。

    3.严肃文体之范(书名号标示的是并列的主语成分)。

    第一千二百六十条 【施行日期及旧法废止】本法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同时废止。(202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还有2014年《“一国两制”在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实践》白皮书、2016年《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2018年《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2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等例,略。

    七、其他例子

    如果不限于“标有书名号的并列成分之间”之“并列成分”而只是书名号之间,则例子更多。

    1.不停顿。

    1.1 《中国机长》《叶问》来到山城。

    1.2 《渴望》《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

    “1.1”书名号内文字为电影名,“1.2”歌曲名;此为串讲,见于相声;书名号之间不停顿不点断。

    “1.1”两书名号所示为同位短语,作主语成分(并列)。意为“中国机长叶问”,而非“中国机长、叶问”或“中国机长,叶问”,即合指一人而非分指二人。

    “1.2”两书名号所示为动宾短语。意为“渴望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而非“渴望、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即连贯而非断开。

    2.顿号、逗号、问号点断。

    2.1 你看了《长津湖》、《战狼2》?(兼有之问)

    2.2 你看了《长津湖》,《战狼2》?(逐一之问)

    2.3 你看了《长津湖》?《战狼2》?(同“2.2”,书名号之间停顿稍长)

    3.叹号点断。

    壮哉,《义勇军进行曲》!《义勇军进行曲》甫一问世,就因其奋进的歌词和激昂的曲调迅速传遍祖国大地,并远播海外。

    4.顿号、分号、逗号、句号点断(报纸与教材)。

    4.1 ……(我们)推荐杨红缨的《淘气包马小跳系列》、《校园小说系列》;《哈利·波特》(英国罗琳)也在推荐之列。(《羊城晚报》2013-08-27,B4)

    4.2 ……今年是和《摄影》杂志共一个摊位,对面是《人之初》,《人之初》旁边是《家庭医生》。《家庭医生》请了医生为读者免费量血压,还有很多杂志各出其招,整个书香节还是很热闹。(《羊城晚报》2013-08-27,B4)

    4.3 ……(他)创作了著名的《昆虫记》。《昆虫记》既是一部严肃的科学著作,又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人教版四上《蟋蟀的住宅》,31页)

    据笔者不完全统计,在标有书名号的并列成分之间须停顿时应用点号点断与否这个问题上,辞书与严肃文体都用的约半,教材不用的绝大多数,国标不用;报刊取样不多或没有,不好定论。

    如前所述,书名号之间须停顿时应用点号点断却不用,在道理上说不过去(见“一”、“二”、“三”),在语言实践上行不通(见“四”、“五”、“六”、“七”)。

    八、或曰,《用法》是国标,不会有错。

    答曰,语言实践是检验的标准。看问题应当“不唯时,唯史;不唯事,唯实;不唯势,唯是”(摘自K12语文教学论坛)。

    1.若上之“五、六、七”为真,则《用法》有错亦真;反之则假。

    2.若之前拙文《从题目到语段——从七下、八下、九下到<用法>》(可网搜)之“三”为真,则《用法》有错亦真;反之则假。

    正本清源,语文人任重道远。






@ 用户在本网站发布的内容仅为发布者个人的立场或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的立场或观点。作为内容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布内容负责,因发布内容引发的一切纠纷,由该内容发布者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本网站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本网站有权利对涉嫌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的内容进行相应处置。如存在侵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删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相关推荐
  • 引语独立与否——三下至六下

    说明 我出书《长河浪花——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指瑕网文选(再版)》(非正式出版)了,这是指瑕一事的回顾,总结,它可算是人教版(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发展史的长河中的一朵小浪花。现拟上传其中若干篇,本文是上传的第七篇 ...

  • 题目不是篇名——三下至六下

    说明 我出书《长河浪花——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指瑕网文选(再版)》(非正式出版)了,这是指瑕一事的回顾,总结,它可算是人教版(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发展史的长河中的一朵小浪花。现拟上传其中若干篇,本文是上传的第八篇 ...

  • 篇名而非标题——新差错3(一下《语文园地》)

    篇名而非标题——新差错3(一下《语文园地》) 说明 新差错,指本学期才发现而非之前没有的疑似差错——或许并非差错。 教材 2022学年一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三》,35页: 从“汉语拼音音节索引”里面找到大写字母“C”。 浅 ...

  • 标点定语书写——新差错4—10(三下至九下)

    标点定语书写——新差错4—10(三下至九下) 说明 新差错,指本学期才发现而非之前没有的疑似差错——或许并非差错。 新差错 4.2022学年三年级下册《奇妙的想象》,70页: 在墙报上开辟一个专栏,如“想象岛”,展示大家的 ...

  • 2022学年七年级下册疑似差错

    2022学年七年级下册疑似差错 说明 笔者把疑似差错粗分为知识性等、别字、标点、插图、书写共五类,其中知识性等包括知识性、逻辑性、语法性等三小类。 7.2022学年七年级下册疑似差错 7.1 4页(知识性等——最不要应为最不, ...

  • 怎么去学习才能更有效呢?

    学习是人类一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工作中,学习都是为了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技能。但是,怎么去学习才能更有效呢? 一:学习的目标 学习前要明确自己想要学习什么,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学习。可以将目标 ...

  • 面对高考,高三学生需要端正心态,正视竞争要做到这三点

    面对高考,高三学生需要端正心态,正视竞争要做到这三点 在高考竞争中,高三学生要端正学习态度,正确对待成败,用积极的心态去迎接,去挑战。面对高考,高三学生正视竞争要做到以下这三点。 一、备战高考,就是直面竞争 竞争 ...

  • 数学七个方面对新教材的利弊进行阐述和分析

    数学是学生们的基础课程之一,而教材则是学习数学的重要工具。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数学新教材也逐渐推广开来。新教材在给学生带来新的学习体验的同时,也存在一些利弊。以下将从七个方面对新教材的利弊进行阐述和 ...

  • 语文作业天天都写不完,怎么办?

    语文作业天天都写不完,怎么办?

  • 语文作业天天都写不完,怎么办?

    语文作业天天都写不完,怎么办? ...

  • 一分钟搞懂托班、早教、幼儿园区别

    托班、早教、幼儿园到底有什么区别? 1. 概念不同 ⭐托班:无需父母陪伴,让孩子提前适应集体生活,有些幼儿园也会有托班。 ⭐早教:开发儿童潜能的地方,更加专业化,要求父母必须和孩子一起参加,适合全职妈妈。 ⭐幼儿园: ...

  • 数学七个方面对新教材的利弊进行阐述和分析

    数学是学生们的基础课程之一,而教材则是学习数学的重要工具。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数学新教材也逐渐推广开来。新教材在给学生带来新的学习体验的同时,也存在一些利弊。以下将从七个方面对新教材的利弊进行阐述和 ...

  • 高三警惕!至少一半高中生在“假努力”

    警惕!至少一半高中生在“假努力”, 家长在“假关心”! ...

  • 面对高考,高三学生需要端正心态,正视竞争要做到这三点

    面对高考,高三学生需要端正心态,正视竞争要做到这三点 在高考竞争中,高三学生要端正学习态度,正确对待成败,用积极的心态去迎接,去挑战。面对高考,高三学生正视竞争要做到以下这三点。 一、备战高考,就是直面竞争 竞争 ...

  •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