疲倦还是懈怠——四下《囊萤夜读》
教材
2021学年四年级下册《囊萤夜读》,77页:
照样子,根据课文内容填一填。
胤恭勤不倦。(疲倦)
教参(教师教学用书),157页:
“恭勤不倦”是肃敬勤勉,不知疲倦的意思。
本课有一些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的意思基本一致。比如,“倦”是“疲倦”的意思。
浅析
教材、教参均把“倦”释作“疲倦”,似不妥。
一、语境
“倦”还有“厌倦(厌烦);懈怠”义,另更有其他义(这些义因与本文关系不大而略过)。按语境,文中之“倦”应是“懈怠”义而非“疲倦”义。“恭勤”,肃敬勤勉,说白一些,就是恭敬(对人)、勤奋(待己)。而勤奋,本有努力不懈之意,再加上“不倦”(不懈怠),予以强化,即勤奋不懈怠。这种语言结构较为常见。如“络绎”,意为前后相接,连续不断;“络绎不绝”之“绝”,也是“断”之意。如“连绵”,意为接连不断;“连绵不断”之“断”,“使之不再相继”之意。再说,现在释为“疲倦”,非要增字解经说成“不‘知’疲倦”不可——不增“知”字只能释作“不疲倦”而讲不过去——增字解经是注释之忌。
二、类比
且看两辞书“倦”之书证(均有“诲人不倦”):
《汉语大词典》——【倦】②懈怠,厌烦。《易·系辞下》:“通其变,使民不倦。”王弼注:“不懈倦也。”《论语·述而》:“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唐韩愈《进顺宗实录表状》:“顺宗皇帝以上圣之姿,早处储副,晨昏进见,必有所陈,二十余年,未尝懈倦。”
《汉语大字典》——【倦】②厌倦;懈怠。《广韵·线韵》:“倦,猒也,懈也。” 《论语·述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史记·司马相如列传》:“长卿故倦游,虽贫,其人才足依也。”裴骃集解:“厌游宦也。”宋柳永《戚氏》:“远道迢递,行人凄楚,倦听陇水潺湲。”
“诲人不倦”是教诲别人永不懈怠,而非教诲别人不知疲倦。
笔者于2019学年起提出上述质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