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718

[初一语文] 《绌无远远之意》等四篇——七下

[复制链接]

3

主题

3

帖子

3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3
发表于 2022-8-26 01:44: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绌无远远之意》等四篇——七下




十七、“绌”无“远远”之意——七下《名著导读》




教材

    2021学年七年级下册《名著导读》,165页:




    ……跟我们眼前这套完美的潜水衣比较,实在是太相形见绌了。

    注释

    〔相形见绌〕跟另一事物比较起来显得远远不如。绌,不够、不足。




浅析

    若按注释代入,则“太相形见绌”似为赘言——“显得太远远不如”。短语“太相形见绌”,之“太”,表程度极高;注释之“显得远远不如”,有“远远”二字,表程度很高:这不是语义重复吗?辞书中对“相形见绌”之释,既有近于教材所释,“……很逊色”、“……远远不如”、“……远远不足”,如《汉语大词典》、《现代汉语词典》、《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也有有别于教材所释,只说“……显出不足”,如《辞海》、《新华词典》、《中国成语大辞典》。笔者同意后者。因为“相形见绌”之“绌”,只有“不够、不足”之义,而无“很、远远”等表程度之义,而“相形见绌”之“相”、“形”、“见”无一具表程度之义:所有辞书(包括《汉语大词典》、《现代汉语词典》、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均如此。愚以为,教材注释改动,删去“远远”便可。若不改注释,则须改正文(把“太”字删去):此为下策。

    笔者于2016、2017、2018、2019、2020学年(年复一年)提出上述质疑。



  



十八、例举不应遗漏——七下《偏正短语》




教材

    2021学年七年级下册《偏正短语》,122页:




    好奇地问  不断地流着  默默地生长  千百次地挣扎

    ……第二组短语由“地”连接,“地”后边的动词(有时是形容词)是中心语,前边的形容词、数量词等是状语:这是状中关系的偏正短语。




浅析

    举例似有遗漏。既然教材述说状中关系的偏正短语之中心语,既有动词,也有形容词(“有时是形容词”),那么,例举应顾及所述两词类。况且例举不是单独个例而是四例,怎么说,至少也应该且必须有一例是形容词的。另外,笔者对“有时是形容词”之说存疑。如:“脸慢慢地红了。”“红”是形容词,但此处活用为动词,可不作形容词看待。

    笔者于2017、2018学年提出上述质疑。







十九、它欠了数量词——七下《并列短语》




教材

    2021学年七年级下册《并列短语》,114页:



       并列短语由两个或更多的名词、代词、动词或形容词组成,词和词之间是并列关系,一般没有轻重主次之分。有的直接组合,有的则靠连词组合在一起。例如:

    报纸杂志      雄伟壮丽      改革开放      油盐酱醋

    你与他        土地和杂草    热烈而粗犷    表扬与鼓励




浅析

    并列短语的外延似过窄。它只是列举名词、代词、动词、形容词四类,在形容词后没“等”字表示未尽之省略。这样,它给人印象是并列短语只有这四类了。实际上,并列短语还有数量词的。如数词+数词,“一五一十、三三两两、千千万万”;量词+量词,“时时刻刻、日日夜夜、年年月月”;数词+量词,“一点一滴、一时三刻、三番五次、半斤八两、四面八方、千家万户”。可见,原来对并列短语的列举有遗漏。这有欠严谨。可改为“并列短语由两个或更多的名词、代词、动词、形容词或数量词组成”;也可不添加“数量词”而只在形容词后添加“等”字:笔者倾向前者。

    笔者于2020学年提出上述质疑。







二十、WG应作注释——七下《邓稼先》




教材

    2021学年七年级下册《邓稼先》,4页:




    “WG”初期,他所在的研究院(九院)和当时全国其他单位一样,成立了两派群众组织,对吵对打。

    注释

    〔“SR帮”〕即JQ、WHW、ZCQ、YWY反GM集团。

    〔GX队〕“WG”中“工人阶级毛泽东思想宣传队”的简称。

    〔JX队〕“WG”中“解放军毛泽东思想宣传队”的简称。

        

浅析

    教材似不应缺“WG”之注释。既然对“SR帮”、“GX队”、“JX队”这些“WG”中的人及组织都作出注释,那么,没理由反而对“WG”不作注释的。“WG”与他们,前者是根是源,后者是枝是流。没有“WG”,也就没有他们。再者,注释“WG”不存在难言之隐,前有《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1981年),后有《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8年),近有《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2021年),均对“WG”作出定论。注释“WG”,零争议,零风险。不注释,就是对正确引导学生职责的放弃,就是教材的人文性、工具性的弱化、缺失。

    笔者于2020学年提出上述质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