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996

[初一语文] 重叠、以上之议——七上《少年正是读书时》

[复制链接]

4

主题

4

帖子

4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4
发表于 2022-9-12 01:44: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重叠、以上之议——七上《少年正是读书时》



教材

    2022学年七年级上册《少年正是读书时》,88页(“1”、“2”、“3”内序数为笔者所加):



    1.你平均每天花在课外阅读上的时间是多少?(单选)

    1.1 偶尔              1.2 □不超过30分钟   1.3 30到60分钟

    1.4 1到2个小时       1.5 □2个小时以上

    2.你平均每天花在趣味性阅读上的时间是多少?(单选)

    2.1 不喜欢趣味性阅读  2.2 □不超过30分钟   2.3 30到60分钟

    2.4 1到2个小时       2.5 □2个小时以上

    3.你每年的阅读量是多少?(单选)

    3.1 □1—2本书          3.2 □3—5本书       3.3 □6—8本书

    3.4 □8本书以上



浅析

    上述划分似不当。



    一、重叠之不当



    教材“1”、“2”之划分各有三处重叠,且相同;“3”有一处重叠。

    (一)“1”之划分的三处重叠。

    1.重叠一,1.2与1.3(“不超过30分钟”与“30到60分钟”):

    “不超过30分钟”,实指1到30分钟,详述为“1分钟、2分钟、3分钟……28分钟、29分钟、30分钟”,最多可30分钟;

    “30到60分钟”,详述为“30分钟、31分钟、32分钟……58分钟、59分钟、60分钟”,最少可30分钟;

    1.2与1.3均含30分钟;

    1.2的最多30分钟与1.3的最少30分钟重叠;

    除非“不超过30分钟”最多是29分钟,或除非“30到60分钟”最少是31分钟。

    2.重叠二,1.3与1.4(“30到60分钟”与“1到2个小时”)。

    “30到60分钟”,最多可60分钟(1个小时);

    “1到2个小时”,详述为“60分钟、61分钟、62分钟……118分钟、119分钟、120分钟”,最少可1个小时(60分钟);

    1.3与1.4均含1个小时;

    即1.3的最多60分钟与1.4的最少1个小时重叠;

    除非“30到60分钟”最多是59分钟,或除非“1到2个小时”最少是61分钟。

    3.重叠三,1.4与1.5(“1到2个小时”与“2个小时以上”):

    “1到2个小时”,最多可2个小时,“2个小时以上”,最少可2个小时;

    1.4与1.5均含2个小时;

    即1.4的最多2个小时与1.5的最少2个小时重叠;

    除非“1到2个小时”最多是119分钟(少于2个小时),或除非“2个小时以上”最少是121分钟(多于2个小时)。

    “2”与“1”同,不赘。

    (二)“3”之划分的一处重叠。

    重叠,3.3与3.4(“6—8本书”与“8本书以上”):

    “6—8本书”,最多为8本书,“8本书以上”,最少为8本书;

    3.3与3.4均含8本书;

    即3.3的最多8本书与3.4的最少8本书重叠;

    除非“6—8本书”最多为7本书,或除非“8本书以上”最少为9本书。

    综上,(一)与(二)的四处重叠,均为上一个的终点与下一个的起点重叠。但如此重叠,使人不知如何作答才好。例,如果“平均每天花在课外阅读上的时间”是30分钟的话,那么,在“1.2”或“1.3”的方框内画钩(√)都可以。于是,回答者应画钩于前者抑后者,或都画?

    其他重叠如例。

    笔者于2018、2019学年对这样重叠的划分提出质疑,但教材至今仍未订正——是上述四组“除非”提出的条件都具备了?



    二、“N以上”之不当



    (一)愚以为,“N以上”一说有两个要点:

    1.含N;2.≥N(N,本数)。

    “以上”不等于“之上”,因为“N以上”含N,而“N之上”却不含N。

    教材1.5的“2个小时以上”,含本数2个小时,等于或大于2个小时,以2个小时为起点向上推;3.4的“8本书以上”,含本数8本书,等于或大于8本书,以8本书为起点向上推。

    (二)尽管辞书中对“以上”的释义和涉及“以上”的用例不一定具两要点“含N”、“≥N”,又尽管它们对“以上”之释之用常常自相矛盾,但它们的《检字表》中“N画以上”,却无一例外地都具两要点“含N画”与“≥N画”,且无一相悖处。如《现代汉语词典》“一”部的“10画以上”,前三个字都是除去“一”部后10画,第四个字起11画;如“丨”部的“8画以上”,前五个字都是除去“丨”部后8画,第六个字起9画。

    简言之,它们之释之用不一定具两要点,但《检字表》的实操“却很诚实”:



    “10画以上”含10画且≥10画;“8画以上”含8画且≥8画。

.

    N画,本数。

    (三)法律条文,其严谨,其权威,最具说服力——“以上”含N(本数)。



    《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五十九条 民法所称的“以上”、“以下”、“以内”、“届满”,包括本数;所称的“不满”、“超过”、“以外”,不包括本数。

    《刑法》——第九十九条  以上、以下、以内之界定  

    本法所称以上、以下、以内,包括本数。

.

    笔者年复一年于2016、2017、2018、2019、2020、2021学年对“以上”之瑕提出质疑。

    目前,关于“以上”之释之用,社会上呈一片乱象。教材应负起激浊扬清的职责而非使相反。

    (四)教材也有范例。

    1.刚出版时的订正——把“N或N以上”改为“N以上”。

    刚出版,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2016年7月第1版。

    笔者于2014年参加对七年级上册的审读,对审读本下述提出质疑:



    更多的词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意义,称为多义词。(《词义和语境》)

.

    订正,2016学年同册:



    汉语中很多的词有两个以上的意义,称为多义词。(《词义和语境》)

.

    2.出版后N年的订正——把“N或N以上”改为“N或更多”。

    出版后N年,指部编版七年级下册2020年1月第4次印刷(2019学年下学期)。

    笔者接连不断地于2016、2017、2018学年对七年级下册下述两处提出质疑:



    2.1 排比就是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密切相关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短语或句子排列起来。(《排比》)

    2.2 并列短语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名词、代词、动词或形容词组成,词和词之间是并列关系,一般没有轻重主次之分。(《并列短语》)

.

    “2.1”,三个或三个以上;“2.2”,两个或两个以上:N或N以上。

    订正,2019学年同册:



    2.3 排比就是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密切相关的三个或更多的短语或句子排列起来。(《排比》)

    2.4 并列短语由两个或更多的名词、代词、动词或形容词组成,词和词之间是并列关系,一般没有轻重主次之分。(《并列短语》)

.

    2.3之“三个或更多”,相当于说等于或大于3——含3且≥3。

    2.4之“两个或更多”,相当于说等于或大于2——含2且≥2。

    它们的表述都是:N或更多。

    愚以为,“N或更多”与“N以上”,异曲同工,殊途同归。

    又,如果对“N以上”之含N与≥N不那么接受,那么,可考虑改为“N或更多”。如把前述教材1.5的“2个小时以上”,改为“2个小时或更多”;3.4的“8本书以上”,改为“8本书或更多”。当然,若改,须“配套”。如前述教材“1”之“1.2 □不超过30分钟,1.3 30到60分钟,1.4 1到2个小时,1.5 □2个小时以上”,改为:



    1.2 □不超过29分钟,1.3 □30到59分钟,1.4 □60分钟到119分钟,1.5 □2个小时或更多

.

    每项改终点不改起点。下,如是。

    如“3”之“3.3 6—8本书,3.4 8本书以上”,改为:



    3.3 □6—7本书,3.4 □8本书或更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