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858

[五年级语文] 虚假反常低劣;细微处见精神——五上

[复制链接]

2

主题

2

帖子

2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2
发表于 2022-10-7 01:54: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虚假反常低劣;细微处见精神——五上




17 虚假 反常 低劣——五上《将相和》




说明

    笔者认为,把古典文学作品改写为教材,必须遵循“信、达、雅”三原则。




    1.“信”,真实性。忠实于原著重要的人、事、景、物、意(语意)、理,原著中非重要的才可删改。

    2.“达”,语法性与逻辑性。在现代汉语基础上达致通顺、合理。

    3.“雅”,文学性。彰显作品的语言艺术。


教材

    2022学年五年级上册《将相和》,19页:




    赵王到渑池与秦王会面。秦王要赵王鼓瑟。赵王不好推辞,鼓了一段。


原著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网搜,《百度百科》)




    遂与秦王会渑池。秦王饮酒酣,曰:“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赵王鼓瑟。


浅析

    教材对原著的改写似不“信”、不“达”、不“雅”。




    一、改写之不“信”——不真实。

    1.原著是在“会渑池”之“饮酒酣”后,才提请赵王鼓瑟的;而教材却改为一会面就“要赵王鼓瑟”。

    2.赵王鼓瑟一事,原著是说“请”的,而教材却改为“要”;原著提请的理由为“窃闻赵王好音”,而教材却改为无理由。

    原著中提请赵王鼓瑟的时机和理由并非不重要之事之意而“才可删改”,恰恰相反,它们均为原著中重要之事之意。谓予不信,请看“二”、“三”。




    二、改写之不“达”——不合理。

    1.原著之会面,接着饮宴,合于常情。而教材之甫一会面就要赵王鼓瑟,则有悖常情。须知,赵王鼓瑟并非渑池会之必走程序。现却还把它当作首选,不是很突兀很反常吗?可以说,除非赵王是呆子傻子才会入瓮。

    2.原著秦王彬彬有礼地请赵王“奏瑟”,合于常情。而教材之秦王却强要赵王鼓瑟,则有悖常情。虽然秦强赵弱,但也未悬殊至秦王对赵王可任意予取予夺之境地。

    3.原著之结果“赵王鼓瑟”,合于常情,因为提请赵王鼓瑟的时机和理由都好,使人易于入彀。而教材之结果赵王“鼓了一段”,则有悖常情。一来就要鼓瑟,且毫不讲理,这样,赵王对鼓瑟说“不”的可能性会大大高于鼓瑟的可能性。




    三、改写之不“雅”——低劣化。

    1.原著提请赵王鼓瑟的时机(“饮酒酣”,酒喝得畅快尽兴)掌控得好,此时气氛较融洽,对方戒心转弱,较易上当;再说提请对方鼓瑟,可理解为饮宴助兴之举,乃人之常情;若对方坚拒,则可以喝多了为借口而蒙混过去:进退自如。

    教材却全无外交手腕——见面就要人鼓瑟。

    2.原著对赵王语出恭维(“赵王好音”),客客气气(“请奏瑟”),面子功夫做足,说词无懈可击。

    教材却毫无外交词令——让赵王鼓瑟是“要”而非请,且不说因由状强买强卖。

    3.原著“赵王鼓瑟”之事描述精彩,秦方以完全可以摆上桌面的阳谋手段实施阴谋。改写却以直接下套方式说事,毫无手段可言,大为逊色。

    4.原著秦王是挖坑高手,看准时机,能屈(“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能伸。改写后秦王似是胸无城府的楞头青。原著人物形象较丰满而教材较骨感。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本是优秀的古典文学作品,但只是这一事件的改写,就使之失色不少。

    呜呼,哀哉!




    笔者于2019、2020学年提出上述质疑。







18 细微处见精神——五上《将相和》




教材

    2022学年五年级上册《将相和》,19页:


    赵王到渑池与秦王会面。秦王要赵王鼓瑟。赵王不好推辞,鼓了一段。秦王就叫人记录下来,说在渑池会上,秦王令赵王鼓瑟。



原著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网搜,《百度百科》):




    遂与秦王会渑池。秦王饮酒酣,曰:“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赵王鼓瑟。秦御史前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



浅析

    教材把原著之“秦御史前书”改写为“秦王就叫人记录下来”似欠妥。


    原著之“秦御史前书”,前书者呈主动;而教材之“秦王就叫人记录下来”,记录者则呈被动:不忠实于原著重要之事。可谓不“信”。

    原著之前书者呈主动,可看出此事是早有预谋,非预谋更不敢自作主张写出“令赵王鼓瑟”的,因之前并无“令”之言之行,而“令”可说是一字千钧,使原来秦赵之间大致平等变上下有别;而教材之记录者呈被动,“叫”才“记”,预谋味趋淡,这不合情理。可谓不“达”。

    教材把原著之主动改成被动,弱了秦方咄咄逼人之气势,模糊了秦方前恭后倨的嘴脸。可谓不“雅”。

    如题。

    教材把好牌打成烂牌,实一大憾事!




    笔者于2019、2020学年提出上述质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