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805

[初一语文] 不应增字解经——新差错15(九上)

[复制链接]

2

主题

2

帖子

2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2
发表于 2022-11-4 01:23: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不应增字解经——新差错15(九上)




说明

    新差错,指本学期才发现而非之前没有的疑似差错——或许并非差错。




教材

    2022学年九年级上册《敬业与乐业》,26页:




    [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语出《论语·阳货》。意思是整天吃饱了饭,不肯动脑筋去做点儿事,这种人是很难造就的呀!






浅析

    “难矣哉”的解释似欠妥。




    教材中“难矣哉”的注释是“这种人是很难造就的呀”。所谓欠妥,指教材这样的解释是增字解经。

    “增字解经”,在注释中主观地添加与原义无关的字词来生成训条,造成曲解原文意义的错误做法。(“百度百科”

   

    一、教材注释“难矣哉”的增字有三:

    1.在“难”前增“这种人”。

    因是复指上文所述“饱食终日,无所用心”之人,可不算不当的增字。

    2.在“难”前增“很”。

    变作“很难”,偏正短语,前偏后正,中心词还是“难”,“偏”可增可不增。原句末尾“哉+!”,表感叹语气,于是表表程度之深而用“很”也可。

    3.在“难”后增“造就”。

    释“难”为“难造就”,不知所据。




    二、辞书释义与教材异。

    以下释义,只取“难,nán”之释,不取“难”的“nǎn”、“nàn”、“nuó”之释。书证略。




    《汉语大词典》——【难】①困难;不易。②使困难;使感到困难。③不能;不好。④厌恶;忌恨。⑤方言。现在。

    《汉语大字典》——【难】①鸟名。也作“(左)堇+(右)鸟”(笔者注:该字不能输入而如此呈现)②困难;艰难;不容易。③感到困难。又使感到困难。④厌恶;忌恨。⑤不可;不好。⑥……⑦方言。如今,目前。⑧姓。

    《辞源》——【难】①鸟名。本作“(左)‘漢’字去掉‘氵’+(右)鸟”(笔者注:该字不能输入而如此呈现)。②不容易。③不能,不可。

    《辞海》——【难】①不容易;艰难。与“易”相对。②使为难。③不可;不能。④不好。⑤忌恨。

    《王力古汉语字典》——【难】①鸟名。②困难。

    《古代汉语词典》——【难】①不易,困难。又,使之为难。又,认为难,以之为难。(商务印书馆)

    《古代汉语词典》——【难】困难;艰难。(四川辞书出版社)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难】①难,困难,与易相对。(商务印书馆)

    《古汉语字典》——【难】①不容易;艰难。②不可;不能。(上海辞书出版社)




    九辞书无一“难造就”之释——即使其中的“困难;艰难;不容易”之义与教材“难造就”之“难”同义。




    三、原文语境与教材异。

    原文,见《论语·阳货篇第十七》之“22”:






    子曰:“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不有博弈者乎?为之,犹贤乎已。”




    “难矣哉”有下文“不有博弈者乎?为之,犹贤乎已”。

    从下文可读出,只是“博弈者”,即只是在“局戏和围棋”方面“用心”之人,他们还远非可堪造就之才,就已“犹贤”于教材之释的“这种人”了。可见,“这种人”不可以“造就”拔高之。

    “造就”,培养使有成就。被造就之人,当立德,或立言,或立功,或兼有,妥妥的高大上。“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则是矮小下。

    综上,古文翻译,一看辞书古训,二看上下文之语言环境:现两者均不支持教材所释。




    四、“难”之意。

    教材之释“难造就”之“难”,义近“困难;艰难;不容易”,代入原文说不过去:






    整天吃饱了饭,不肯动脑筋去做点儿事,这种人很困难(艰难;不容易)的呀!




    虽然增字“造就”释为“难造就”,说成“这种人是很难造就的呀”就通顺了,但“通顺不等于正确”(王力先生语)。译文讲求“信、达、雅”。“信”就是用现代汉语说出作者重要之原意,而不“信”,说出的则是编者之意。在“信”的基础上求“达”求“雅”,即讲求通顺、合理,讲求彰显作品的语言艺术。

    可考虑选取辞书中“难”的“不好”之义项。

    见辞书引例:






    《辞海》——④不好。其引例有“如:难听;难看”。

    《汉语大字典》——⑤不可;不好。其引例有“如:难听;难吃;难看”。

    《汉语大词典》——③不能;不好。其引例有“唉唉,我不讲了,男人家的粗话难听”。




    难听,不好听;难看,不好看;难吃,不好吃。

    “难矣哉”,可译为“这多不好啊”——(饱食终日,无所用心),这多不好啊!

    愚以为,此释恰如其分表示了对“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否定的态度——不拔高不贬低,实事求是。足矣。




参考

    《咬文嚼字读<论语>》,栾锦秀著,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2011年9月第2次印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