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注释似是而非——新差错20(九上)

[复制链接]
琛记 发表于 2022-12-6 01:26:50 |来自: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注释似是而非——新差错20(九上)




说明

    新差错,指本学期才发现而非之前没有的疑似差错——或许并非差错。


教材

    2022学年九年级上册《岳阳楼记》,50页起: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注释

    〔迁客〕被降职到外地的官员。迁,贬谪、降职。

    〔骚人〕战国时屈原作《离骚》,因此称屈原或《楚辞》作者为“骚人”。后泛指文人。


浅析

    “迁”、“迁客”之释,似是而非。


    一、“迁”之释欠妥


    教材之释,“迁,贬谪、降职”。愚以为,这既非本义,亦非常用义,不应不可如此呈现。

    (一)且看辞书之释(书证略,下同)。


    1.《汉语大字典》——【迁】①登,向上移。②徙居,移换所在地。③移,搬动。④变更,变动。⑤离开;避开。⑥晋升或调动。⑦流放;放逐。⑧贬谪,降职。⑨离散。⑩转退。(11)古州名。(12)姓。

    2.《汉语大词典》——【迁】①登,上升。②迁移;搬动。③迁居,移换所在地。④运销,贩卖。⑤归向,跟从。⑥变更,变化。⑦去,离开。⑧离散。⑨转退。⑩晋升或调动。(11)流放,放逐。(12)贬谪,降职。


    从“1-2”可见词义的演变(只聚焦本义与官场调动义,下同):

    迁——登,向上移(上升)——移(迁移)——晋升或调动——贬谪,降职。其中“调动”为不升不降。


    3.《王力古汉语字典)——【迁】①迁移。迁徙。②变易,变更。③调动官职。一般指提升。④放逐,流放。[备考]①离散。②指转移退却。

    4.《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商务印书馆)——【迁】①迁移。②调动官职,一般是升官。③放逐,流放。

    5.《辞海》——【迁】①迁移。②变易。③贬谪;放逐。④古时调动官职叫“迁”,一般指升职。⑤中国古代将犯人及其亲属或被株连的人迁离乡土的惩罚。

    6.《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迁】①向上移,迁移。②避开,离散。③晋升或调动官职。又,贬谪,放逐。

    7.《辞源》——【迁】①迁移。②变易。③离散。④徙官。⑤贬谪,放逐。


    从“3-7可见词义的大体的演变:

    迁——迁移(向上移)——晋升或调动(徙官)——贬谪。

    “3-5”有“调动官职,一般指提升(升官,升职)”之说。

    “6”之③,晋升——调动——贬谪。

    “7”之④、⑤,从“徙官”(调动)到“贬谪”。


    综上“1-7”,“迁”的本义是“登,向上移(上升)”(引申为“迁移”);用于官场调动中,常用义是“晋升”。教材之释,给人错觉,迁的本义或说是常用义就是“贬谪、降职”。

    《王力古汉语字典》在“迁”的释义中的这么一段话说得明白:


    [辨]迁,徙,移。这组词都表示处所的变动。“迁”和“徙”的意思最接近,两者既可表示居处的迁移,又可用于物体的移徙,也可用于官职的调动,还可用于抽象事物的变动。两者的区别是:“迁”带有由下往上的移动的意思,所以《说文》云:“迁,登也”;而“徙”往往是平面的位移。因此,在使用中“迁”往往带有庄重或上升的意义色彩,而“徙”则多表普通的移动、变易。


    (二)再看史书例证。

    以下加粗黑体的文字摘自《“迁”有“降职”义吗》:


    1.“……黯耻为令,病归田里。上闻,乃召拜为中大夫。以数切谏,不得久留内,迁为东海太守。”(《史记·汲郑列传》)

    西汉县令品级为千石至六百石,而太守为二千石。

    2.夏侯尚字伯仁,渊从子也……太祖定冀州,尚为军司马,将骑从征伐,后为五官将文学。魏国初建,迁黄门侍郎……太祖崩于洛阳,尚持节,奉梓宫还邺。并入前功,封平陵寺侯,拜散骑常侍,迁中领军。文帝践阼,更封平陵乡侯,迁征南将军,领荆州刺史,假节都督南方诸军事。(《三国志·魏书·夏侯尚传》)

    3.(陈骞)起家尚书郎,迁中山、安平太守,并著称绩。征为相国司马、长史、御史中丞,迁尚书,封安国亭侯。(《晋书·陈骞列传》)

    4.(虞世基)……仕陈,释褐建安王法曹参军事,历祠部殿中二曹郎、太子中舍人。迁中庶子、散骑常侍、尚书右丞。(《隋书·虞世基列传》)

    5.(李)垕既中制科,为秘书省正字,寻迁著作郎兼国史实录院编修检讨官。(《宋史·李焘列传》)

    李垕(李焘次子)于乾道四年(公元1168年)中制科,宋元丰改制(公元1082年)后秘书省正字为从八品,著作郎为从七品。

    6.洪承畴,字亨九,福建南安人。明万历四十四年进士。累迁陕西布政使参政。崇祯初,流贼大起,明庄烈帝以承畴能军,迁延绥巡抚、陕西三边总督(《清史稿·洪承畴列传》)

    以上所举用于职官之“迁”,都是置于比原先高的职官之前,故均为升职义。我们发现,在史书文献中凡是单用之“迁”,都是升职义,而单用表示降职义的用例却没有发现。这无疑表明,在整个史书文献中,“迁”一直都只用作升职义。这一用法与“迁”的本义完全一致。《说文·部》:“迁,登也。”即是升登义,引申为职位的晋升是顺理成章的。


    史书“1-4”在《岳阳楼记》前,“5-7”在后:迁之升职义从来如此。

    从单用(迁)表示降职义的用例却没有发现”更可证,不可单一个“迁”字,就释作“贬谪、降职”的。


    二、“迁客”之释欠妥


    教材之释,“迁客,被降职到外地的官员”。若代入语境,则说不过去。

    (一)以“据文证义”归谬。


    【据文证义】训诂方法的一种。利用文献语境来探求或证明词义。

    (《语言学名词》,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2011年公布)


    1.若代入语境,则岳阳楼只接待降职的官员而不接待晋升的官员,或说是只许降职的官员到此一游而不许晋升的官员到此一游,还有既非降职亦非晋升而是平调的呢?

    难道岳阳楼不就只是国内一个比较出名的旅游景点吗?

    莫非它是朝廷所示非降职官员不可“会于此”之禁地?

    莫非它是官场晋升者或平调者避之则吉的不祥之凶地?

    岳阳楼应是官场调动者(或升或降或平调)顺路(或绕路)的游览之处。于是“迁客”泛指“到外地任职的官员”(包括升降、平调)才合语境。

    2.若代入语境,则“迁客”与“骚人”的结合不对等。

    教材“迁客”之释“被降职到外地的官员”,贬义;教材“骚人”之释“泛指文人”,不褒不贬。教材注释可以如此一贬一非贬的吗?

    要与“骚人”之释对等,至少“迁客”须取中性之释,如“到外地任职的官员”。

    (二)且看对“迁客”的正论。

    下面加粗黑体的文字摘自《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文言文注释商补》。序数为笔者所加,“1、3-6”书证略,另“3”、“4”句序原为“4”、“3”。


    1.“迁客”应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迁客”一般“贬谪远调之人”。

    2.(笔者注,以下为广义。本“2”之“迁客”,官职有升有降有平调)白居易元和十年(公元815年)被贬江州司马,元和十三年(公元818年)迁忠州刺史,之后时有迁调,或在朝廷任职,或在地方当官。在地方任职是迁调外任,并非贬谪。但也在诗文中常称自己为“迁客”。

    3.……这里的“迁客”指升迁入朝的张丞相。

    4.……这里的“迁客”指的是从军的征夫。

    5.……这里的“迁客”指无家可归的流浪者。

    6.……这里的“迁客”指旅居在外、客居他乡的游子。

    7.如此壮观的巴陵胜景,岳阳楼名胜以及“北通巫峡,南极潇湘”的独特地理位置,怎能只有被贬谪远调的官员和失意的诗人在此聚会呢?无妨将课文中的“迁客”看成一个意义更广的泛指,应包括因升职或降职而迁调的官员以及旅居他乡的游子商旅等,可释为“迁徙旅居他乡之人”,这样方可与“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的开阔意境相呼应。只有涵盖了各类不同的人物,才能在览物之时产生不同的感情。如果只有贬官逐臣和失意的诗人,那只能产生抒悲泻怨的感伤之情。

    (笔者注,部编版教材释为“……后泛指文人”,非上文“失意的诗人”)


    综上“二”之“(一)、(二)”,“迁客”释为“迁徙旅居他乡之人”当更妥当。


参考

    1.《“迁”有“降职”义吗》,作者沈小仙、黄金贵,《古汉语研究》2006年第4期。

    2.《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文言文注释商补》,作者董玉芝,《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12月第26卷第4期。
@ 用户在本网站发布的内容仅为发布者个人的立场或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的立场或观点。作为内容发布者,需自行对所发布内容负责,因发布内容引发的一切纠纷,由该内容发布者承担全部法律及连带责任。本网站不承担任何法律及连带责任。本网站有权利对涉嫌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的内容进行相应处置。如存在侵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删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相关推荐
  • 有盖瓦没沟瓦——一上至二下

    说明 我出书《长河浪花——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指瑕网文选(再版)》(非正式出版)了,这是指瑕一事的回顾,总结,它可算是人教版(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发展史的长河中的一朵小浪花。现拟上传其中若干篇,本文是上传的第六篇 ...

  • 引语独立与否——三下至六下

    说明 我出书《长河浪花——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指瑕网文选(再版)》(非正式出版)了,这是指瑕一事的回顾,总结,它可算是人教版(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发展史的长河中的一朵小浪花。现拟上传其中若干篇,本文是上传的第七篇 ...

  • 题目不是篇名——三下至六下

    说明 我出书《长河浪花——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指瑕网文选(再版)》(非正式出版)了,这是指瑕一事的回顾,总结,它可算是人教版(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发展史的长河中的一朵小浪花。现拟上传其中若干篇,本文是上传的第八篇 ...

  • 篇名而非标题——新差错3(一下《语文园地》)

    篇名而非标题——新差错3(一下《语文园地》) 说明 新差错,指本学期才发现而非之前没有的疑似差错——或许并非差错。 教材 2022学年一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三》,35页: 从“汉语拼音音节索引”里面找到大写字母“C”。 浅 ...

  • 2022学年各年级下册疑似差错

    2022学年各年级下册疑似差错 1.2022学年一年级下册疑似差错 1.1 13页(逻辑性等——冰雪融化应先于万物复苏,另押韵有误): 春回大地 万物复苏 柳绿花红 莺歌燕舞 冰雪融化 泉水叮咚 百花齐放 百鸟争鸣 1.2 20页(标点 ...

  • 2022学年三、四年级下册疑似差错

    2022学年三、四年级下册疑似差错 说明 笔者把疑似差错粗分为知识性等、别字、标点、插图共四大类,其中知识性等包括知识性、逻辑性、语法性等三小类。 3.2022学年三年级下册疑似差错 3.1 1 6页(标点——标有引号的并列成分 ...

  • 2022学年一、二年级下册疑似差错

    2022学年一、二年级下册疑似差错 说明 笔者把疑似差错粗分为知识性等、别字、标点、插图共四大类,其中知识性等包括知识性、逻辑性、语法性等三小类。 1.2022学年一年级下册 疑似差错 1.1 13页(逻辑性等——冰雪融化应先 ...

  • 语文作业天天都写不完,怎么办?

    语文作业天天都写不完,怎么办?

  • 语文作业天天都写不完,怎么办?

    语文作业天天都写不完,怎么办? ...

  • 一分钟搞懂托班、早教、幼儿园区别

    托班、早教、幼儿园到底有什么区别? 1. 概念不同 ⭐托班:无需父母陪伴,让孩子提前适应集体生活,有些幼儿园也会有托班。 ⭐早教:开发儿童潜能的地方,更加专业化,要求父母必须和孩子一起参加,适合全职妈妈。 ⭐幼儿园: ...

  • 数学七个方面对新教材的利弊进行阐述和分析

    数学是学生们的基础课程之一,而教材则是学习数学的重要工具。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数学新教材也逐渐推广开来。新教材在给学生带来新的学习体验的同时,也存在一些利弊。以下将从七个方面对新教材的利弊进行阐述和 ...

  • 高三警惕!至少一半高中生在“假努力”

    警惕!至少一半高中生在“假努力”, 家长在“假关心”! ...

  • 面对高考,高三学生需要端正心态,正视竞争要做到这三点

    面对高考,高三学生需要端正心态,正视竞争要做到这三点 在高考竞争中,高三学生要端正学习态度,正确对待成败,用积极的心态去迎接,去挑战。面对高考,高三学生正视竞争要做到以下这三点。 一、备战高考,就是直面竞争 竞争 ...

  •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